Sociology

[En]Anthony Gidden


(一)早期理论家

奥古斯特·孔德:

1.实证主义科学(positive)科学只应关注可以被观察的实体,可以直接通过经验了解的实体。

2.”三阶段法则“:人类理解世界的努力经历了神学阶段、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。

在神学阶段,引领思想的是宗教观念,是有关社会是上帝意志的表达的信念;大致在文艺复兴时期浮现出来的形而上学的阶段,开始从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角度来看待社会;由哥白尼、伽利略和牛顿等人的发现和成就引领的实证阶段,则鼓励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世界。

3.”人道教“(“religion of humanity”):崇尚科学理据,抛弃信仰和教条。建立这样一种道德共识:有助于调控社会或者维系社会,抗御新的不平等模式。

埃米尔·涂尔干:

1.社会学第一原则:”把社会事实当作‘物’来研究“。

2.涂尔干着重讨论的三个主题是: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重要性;个体的兴起和一种新型社会秩序的形成;社会中道德权威的来源和特征。

3.社会事实:社会生活中那些塑造着我们作为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。

(1)社会有其独立于个体的存在,社会不仅仅包含其个体成员的行动和利益/兴趣。社会事实是:

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、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,有其自身的实在,外在于作为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。”

(2)社会事实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对个体施加某种强制性力量(人们通常并不认为这些社会事实的制约性质是强制性的)。

“事实上,人们常常只是简单地遵从其所处社会普遍的模式,社会事实能以多种方式越制人的行动。”

(3)社会事实难以研究,考虑社会事实的表达方式或者效果,摒弃偏见和意识形态是重要的;

4.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:维系社会并使之免于陷入混乱的因素。只有当个体成功地整合到社会群体当中,并且接受一套共享的价值和习俗的调控时,才能维持团结:机械(mechanical)团结有机(organic)团结